作者: 李保珠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4-11-06 09:58
10月23日至26日,“七十五載風華盛,繁森家鄉看發展”全國攝影展采風活動在聊城舉行,來自新華社、人民日報、中新社、光明日報、大眾日報等30多家媒體攝影記者走進聊城11個縣(市、區),深入田間地頭、工廠車間、繁華商圈、文化古跡以及康養勝地,用鏡頭捕捉聊城在農業、工業、文旅、醫養等領域的蓬勃發展景象,敏銳洞察著每一處細節,以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技藝,定格下聊城在新時代浪潮中的嶄新面貌。
聊城,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,處于黃河與大運河的交匯處,被稱為“江北水城·兩河明珠”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聊城市聚焦省委、省政府“走在前、開新局”戰略指引,錨定建設“六個新聊城”的奮斗目標,搶抓新一輪魯西崛起行動機遇,深度融入黃河、大運河國家戰略,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,加快打造山東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西部“戰略支點”、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“兩河明珠”城市,成績斐然。
農業量大質優。聊城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,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、“中國蔬菜第一市”,山東三大 糧倉之一。近年來,聊城堅持以工業思維抓農業,加快延伸產業鏈條,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,持續提高組織化水平和農產品附加值,實現了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全覆蓋。注重打好農業特色牌,建立起覆蓋全市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、檢測體系和可追溯體系,日供京滬、粵港澳大灣區優質品牌蔬菜超 200 萬斤,推出東阿阿膠、臨清桑黃、冠縣靈芝“聊城新三寶”,大力培育了東昌葫蘆、莘縣香瓜、高唐錦鯉等特色產業,“聊·勝一籌!”。
工業基礎雄厚。工業是聊城發展進步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強勁動力, 聊城擁有全國41 個工業大類中的32 個,是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。近年來,大力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,全面推行鏈長制,培育發展了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、綠色化工、裝備制造、生物醫藥等 12 大產業集群。同時,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2022 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43.5%,跑出了數字經濟發展“加速度”。累計培育省級智能工廠、數字化車間、智能制造場景16 家,產業數字化加快推進。
生態環境宜人。聊城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40%以上,建成國家森林鄉村22 個、國家濕地公園3 處,是山東首個、全國少有的平原地區國家森林城市;去年,聊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250 天,優于周邊市。市區有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——東昌湖,又名胭脂湖,面積是濟南大明湖的5 倍,素有“南有西湖西子秀,北有東昌胭脂紅”的美譽。
服務業蓬勃發展。服務業是聊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活力源,占全市 GDP 比重近 50%,擁有3A 級以上景區47 家。近年來,搶抓黃河、大運河戰略疊加的機遇,深入推進“文旅興市”,打造“兩河之約”文旅品牌,推動“兩河”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賦能服務業提質增效、提檔升級。目前,成功舉辦“我家門前有條河”系列活動,承辦文化和旅游部大運河國際文化和旅游推廣季啟動儀式、“沿著黃河遇見海”主題推 廣活動,成功舉辦了東昌湖國際馬拉松大賽、江北水城龍舟賽等一批品牌賽事,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。
文/圖 記者 李保珠